close

 文章自法鼓文化智慧掌中書電子報


【放下得自在】

能夠放下的人,是有智慧的人,是自在的人,是解脫的人。
放得下的人,應該先放下自己,其次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。
所謂「放下」並不是沒有自己,而是指沒有對抗心,沒有捨不得的心。
例如有人蓄意破壞、毀謗你,目的是令你名譽破損,這是最難忍受的事。
如果你能在名譽被損害時,還保持心境坦然,毫無罣礙,
那麼,名譽的損失,對你而言,絲毫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和壓力。
我們是雙手空空地降臨人間,死時又能帶走些什麼?又有什麼東西「放不下」?
隨時隨處對任何事物無一絲毫牽掛或不捨,真能如此,才談得上是自在、是解脫。
 

堅持與執著】
 
有人問我佛教常勸人不要執著,那麼,堅持原則和理想,算不算執著呢?
其實,「堅持原則」和「執著」是不一樣的。
堅持原則是堅持自己的本分和理想,如出家人要持戒不淫欲、不吃肉、不喝酒。
因此即使有女孩說:
「師父,反正也沒有人看到,我們牽牽手沒關係啦。」我也不能隨便跟她牽手。
或是即使有人說:
「師父,吃塊肉有什麼關係啊,不是很多人說『酒肉穿腸過,佛在心中坐』嗎?」
我也絕對不能喝酒、吃肉,這不是怕人家說閒話,
而是一旦喝酒就會失去我的原則,也失去做和尚的身分。
所以,「堅持原則」不是「執著」。
執著是指太在乎自己所擁有的東西,
例如自己喜愛的東西,或是自己的名譽,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。
簡單說,也就是對自己看不開、放不下。
 

【拿下舊眼鏡】
 
人常常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和模式來看人,
用自己戴習慣幾十年的眼鏡來看人,就像孫悟空練成的「火眼金睛」,
你練習了幾十年,已經養成習慣了。
能夠把這副眼鏡脫下來,那就是佛教所說的「出離」。
如果不把這副舊眼鏡脫下來,就隨時隨地都可能受到衝擊,
或是覺得看不順眼,覺得自己受委屈、受排斥,甚至想要鬧革命了。
我曾經告訴剛出家的弟子們說:
「你們在過去幾十年所累積的,
  不管是成就也好、習氣也好、想法也好,都可能會變成你的包袱。
  從進入法鼓山開始,就是重新開始,也就是重生。
  如果沒有重生的決心,我相信你是待不下去的。」
人如果不能出離一向自以為是的自己,出離過去一切的自己,
很可能就會被種種舊習慣畫地自限,無法開創出新的格局。
 

【改不過來是不肯改】
 
有位女士的說話音量驚人,即使只對一、二個人談話,也是非常大聲,
尤其是在群眾中,只要她講話,別人的聲音都聽不見了。
我問她說:「有沒有人說過妳的聲音太大了?」
她不承認地說:
「有呀!但是這個聲音是我媽媽生的,我改不過來。
  而且別人也可以大聲說話,所以這是他們的問題,不是我的問題!」
像這樣的人,認為自己習慣如此,沒有問題,
可是與人相處時,卻會使得別人不舒服。
通常,我們都認為自己沒做過什麼壞事,
可是事實上,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,多多少少都帶著一些不好的習性;
如果明明已經造成別人的不便,卻不承認自己的習性是不好的,最後便會自惱又惱人。
知道自己有不好的習氣,願意一次又一次地去糾正它,這就是精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velup 的頭像
    levelup

    。睏。

    level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